首页 >> 侨联专刊 >> 正文  


【中山侨·世界桥】⑤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里的“沧海之阔”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5日  来源:huaxiamagazine

文|寇海洋


中山市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侨乡,约有100余万旅外乡亲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历史源远流长。广大中山华侨爱国爱乡,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发展贡献巨大,功不可没。为展现中山华侨的艰苦创业,造福社会及家国情怀,中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华侨馆”)。在广大华侨及社会人士的热心支持下,我们征集到华侨文物资料共计5000余件(套),为华侨馆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2022年5月18日,华侨馆正式对外开放。从撰写展览大纲、筛选历史图片及文物资料,到与设计公司协商创作素材、优化展陈设计方案,再到每一件文物的陈列布展等,都凝结着整个博物馆新馆建设团队的心血。作为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的我,从策展人的角度解读华侨馆的“沧海之阔”。

微信图片_20230425112918.jpg


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厅


华侨馆是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中山老城区,周围多是传统建筑。为与周围环境融合共处,华侨馆的整个建筑体量并不大,场馆展厅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但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流线布局,把整个展线扩展至350余米,展出文物实物资料多达500多件(套),通过图片、文物、多媒体及艺术创作等多元展示形式,着重展现香山(中山)华侨的寰球视野、开拓创新精神、连通中外的独特贡献、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积极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

华侨馆位于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南侧一栋独立建筑,“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这些字体是从孙中山先生的墨宝中辑录而成。大门的右侧是一棵历经百年沧桑的鸡蛋花树,左侧是一棵孙中山先生从夏威夷带回家乡翠亨村栽种酸子树的培植树,如今正茁壮成长,象征着中山华侨心系家园,与家乡人民根脉相连。进入序厅,《沧海之阔——中山华侨历史陈列》展览标题映入眼帘,其中“沧海之阔”是孙中山先生的墨宝,也是他后来回忆描述1879年第一次出国留学的感受:“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我们希望借此来表达广大中山华侨勇敢走向世界谋求发展的心声,彰显中山华侨敢为天下先的视野与胸襟。整个展览分为“志在四方、寰球经营、凝聚族魂、命运与共、再造乡邦、美美与共”六个单元,展示中山华侨艰辛执着的奋斗历程和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志在四方


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当时香山下辖的澳门很快成为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香山人开始从澳门港出发前往海外。1842年鸦片战争后,香港开埠,受世界工业革命和移民潮的影响,香山人开始大规模结伴从香港出洋,谋求发展。近代香山人出洋的方式多是以乘船为主,展览中模拟了船舱的场景,有不同时代、不同款式的行李箱、船票、船期表、望远镜、护照等。他们前往的主要区域有亚洲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太平洋的夏威夷,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拉丁美洲的秘鲁、古巴、墨西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香山人出洋的群体主要有华商、留学生和华工三类。当然,他们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华工积累财富后也走向了经商之路,完成了华丽转身。19世纪下半叶,香山华侨在当地多是以经营淘金挖矿、农牧开发、蔗糖产业为主。展览中把这三个产业辅以当时的生产工具及杰出人物如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糖业巨子杨著昆等突显,营造出早期华侨在外历经磨难求生存,逐渐致富谋发展的空间氛围。

早期华侨在海外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习俗差异等问题,以及排华的压迫,生存环境相对恶劣。作为留美幼童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代表之一的香山石岐人李恩富,曾于1889年演讲时发出“中国人必须留下”的呐喊。困境之中,香山(中山)籍外交官纷纷伸出援手。郑藻如、欧阳庚等积极调查华侨受到的不公待遇,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华侨正当权益。


寰球经营


早期香山华侨在海外主要从事采矿、种植、餐饮、杂货等基础性行业。19世纪后期,随着世界工业发展,人们对锡和橡胶的需求大增,马来半岛、东印度群岛等地的香山华侨积极参与到锡矿开发和橡胶产业中,为东南亚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早期华侨在海外谋生多是依赖“三把刀”(菜刀、剪刀、理发刀)行天下,中山华侨也不例外。开中餐馆是广大华侨在海外谋生的首选,他们以中国菜为基础,融合当地的餐饮习惯,促使中餐逐渐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特色餐饮。餐馆、茶楼不但是人们聚集休闲的好地方,还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百货业是香山华侨创业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他们把握新机,率先创办百货公司和大型商贸公司,在全球各地采办最新商品,走在了时代和行业的前列。展览重点突出最早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华商,他们经营了澳大利亚永生公司、永安公司、美国中兴公司等。这些华商做大做强后,把投资扩展到金融、航运等产业,成为在居住国乃至跨国经营的业界典范。


凝聚族魂


中山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以地缘、亲缘为纽带,聚集而居形成唐人街。我们选取较为典型的旧金山唐人街为原型,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勾画出唐人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并将逢年过节时华侨在街上舞龙、舞狮及花车巡游的活动场面融入其中,再现唐人街上华侨生活的艺术长卷。


微信图片_20230425112922.jpg


微信图片_20230425112924.jpg


微信图片_20230425112927.jpg


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厅


华侨馆是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中山老城区,周围多是传统建筑。为与周围环境融合共处,华侨馆的整个建筑体量并不大,场馆展厅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但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流线布局,把整个展线扩展至350余米,展出文物实物资料多达500多件(套),通过图片、文物、多媒体及艺术创作等多元展示形式,着重展现香山(中山)华侨的寰球视野、开拓创新精神、连通中外的独特贡献、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积极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

华侨馆位于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南侧一栋独立建筑,“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这些字体是从孙中山先生的墨宝中辑录而成。大门的右侧是一棵历经百年沧桑的鸡蛋花树,左侧是一棵孙中山先生从夏威夷带回家乡翠亨村栽种酸子树的培植树,如今正茁壮成长,象征着中山华侨心系家园,与家乡人民根脉相连。进入序厅,《沧海之阔——中山华侨历史陈列》展览标题映入眼帘,其中“沧海之阔”是孙中山先生的墨宝,也是他后来回忆描述1879年第一次出国留学的感受:“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我们希望借此来表达广大中山华侨勇敢走向世界谋求发展的心声,彰显中山华侨敢为天下先的视野与胸襟。整个展览分为“志在四方、寰球经营、凝聚族魂、命运与共、再造乡邦、美美与共”六个单元,展示中山华侨艰辛执着的奋斗历程和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志在四方


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当时香山下辖的澳门很快成为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香山人开始从澳门港出发前往海外。1842年鸦片战争后,香港开埠,受世界工业革命和移民潮的影响,香山人开始大规模结伴从香港出洋,谋求发展。近代香山人出洋的方式多是以乘船为主,展览中模拟了船舱的场景,有不同时代、不同款式的行李箱、船票、船期表、望远镜、护照等。他们前往的主要区域有亚洲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太平洋的夏威夷,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拉丁美洲的秘鲁、古巴、墨西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香山人出洋的群体主要有华商、留学生和华工三类。当然,他们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华工积累财富后也走向了经商之路,完成了华丽转身。19世纪下半叶,香山华侨在当地多是以经营淘金挖矿、农牧开发、蔗糖产业为主。展览中把这三个产业辅以当时的生产工具及杰出人物如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糖业巨子杨著昆等突显,营造出早期华侨在外历经磨难求生存,逐渐致富谋发展的空间氛围。

早期华侨在海外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习俗差异等问题,以及排华的压迫,生存环境相对恶劣。作为留美幼童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代表之一的香山石岐人李恩富,曾于1889年演讲时发出“中国人必须留下”的呐喊。困境之中,香山(中山)籍外交官纷纷伸出援手。郑藻如、欧阳庚等积极调查华侨受到的不公待遇,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华侨正当权益。


寰球经营


早期香山华侨在海外主要从事采矿、种植、餐饮、杂货等基础性行业。19世纪后期,随着世界工业发展,人们对锡和橡胶的需求大增,马来半岛、东印度群岛等地的香山华侨积极参与到锡矿开发和橡胶产业中,为东南亚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早期华侨在海外谋生多是依赖“三把刀”(菜刀、剪刀、理发刀)行天下,中山华侨也不例外。开中餐馆是广大华侨在海外谋生的首选,他们以中国菜为基础,融合当地的餐饮习惯,促使中餐逐渐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特色餐饮。餐馆、茶楼不但是人们聚集休闲的好地方,还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百货业是香山华侨创业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他们把握新机,率先创办百货公司和大型商贸公司,在全球各地采办最新商品,走在了时代和行业的前列。展览重点突出最早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华商,他们经营了澳大利亚永生公司、永安公司、美国中兴公司等。这些华商做大做强后,把投资扩展到金融、航运等产业,成为在居住国乃至跨国经营的业界典范。


凝聚族魂


中山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以地缘、亲缘为纽带,聚集而居形成唐人街。我们选取较为典型的旧金山唐人街为原型,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勾画出唐人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并将逢年过节时华侨在街上舞龙、舞狮及花车巡游的活动场面融入其中,再现唐人街上华侨生活的艺术长卷。



上一条记录:【中山侨·世界桥】④侨刊乡报:中山人的集下一条记录:【中山侨·世界桥】⑥用新时代语言讲好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