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情动态 >> 正文  


【红色侨路看中山】第23期 走向新生,这所学校见证了中山解放!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  来源:《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中山市》、中山档案方志、中山网、中山P


市侨联“红色侨路看中山”主题宣传版头_调整大小.jpg


大鳌溪学校简介

 

01_调整大小.jpg

大鳌溪学校(图片来源岐谈)

 

02_调整大小.jpg

1949年10月30日晨,中山独立团在长江整装待发。前者为政委黄旭。(寿仪仔 摄)

 

黄旭(1921—1996)(曾用名黄华旭),1921年10月生于香港,祖籍中山市三乡镇(原五区)雍陌村。1938年,黄旭在共产党员孙一之的影响下,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0月,经黄友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黄旭参加中山青年抗日先锋队,任第一战工队队长。1939年7至9月,日军先后两次进犯横门,黄旭率领一个抗先队与全县各地1000多名抗先队员、妇协会员,赴前线进行宣传、救护等工作。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对五桂山区的“扫荡”有所缓和。中山特派室抓住有利时机,发展革命武装。黄旭带领武工队,机动灵活地出击,杀敌锄奸。

1949年3月,黄旭当选为中山县委书记。他认真贯彻地委指示,积极发展党员,健全组织机构,派出多名干部到石岐工作,发动工人阶级和民主人士共同保卫石岐,为迎接中山解放做好准备。

1949年7月底,黄旭领导的人民武装向敌人发动了一次较大的攻势。武工队集中3个中队的兵力,夜袭驻崖口乡的国民党中山保警谢湛强部,取得全歼敌人一个连的胜利。

1949年9月,中山特派室根据地工委的决定,将原有的武工队集中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共4个营13个连1080人,黄旭任团政委。10月30日凌晨,独立团与四野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在石岐仁山广场会师,中山宣告解放。

大鳌溪学校由本村郑姓华侨捐赠建立。起初,大鳌溪村内有两所小学,一所是丰和学校,另一所是郑氏学校。后来因为丰和学校资金不足,村内郑姓的祖宗元老和郑氏华侨出资建设,将两所学校合并成为大鳌溪学校。

1949年解放时,学校里约有500名学生。大鳌溪学校不仅是中山解放仪式的集结点,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时,日军向五桂山游击部队投降缴械的地点,是名副其实的革命遗址。

 

03_调整大小.jpg

大鳌溪学校(图片来源岐谈)

 

1949年10月30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所属各战斗部队4个营和1个自卫总队1100余人以及山区人民团体、学校师生集结在大鳌溪村学校广场,声势浩大。操场上设有简易舞台,高挂“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红布白字横额。队伍的前头挂上了村里裁缝连夜制成的五星红旗。当时挺进高举的国旗都是熬夜加急在大鳌溪村里制作而成的,锣鼓和喇叭用的也是大鳌溪学校的。

 

04_调整大小.jpg

中山独立团在大鳌溪学校集结,准备次日晨进军石岐解放中山。(1949年10月29日下午摄)

 

中山独立团政委、石岐军管会主任黄旭发表讲话后,中山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吴当鸿宣布部队进城纪律和部队进军队列等事项。上午8点,集结队伍从学校广场出发。集结队伍中,中山独立团在前,后跟大鳌溪学校学生队伍,全长约两公里的队伍浩浩荡荡。当时大鳌溪学校组织学生仪仗队进行表演,仪仗队里的十二支小号、八个小鼓齐齐奏响,学生们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意气风发。村子里的号手胡金元走在队伍前头领队吹号,一路从大鳌溪学校出发走进中山县城,嘹亮的号声响彻全程。

05_调整大小.jpg 

在石岐孙文西路,队伍入城时,军民共庆中山解放

 

途经的街道,到处可闻中山百姓们欢呼喝彩。——石岐大大小小的街巷一大清早就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五星红旗挂满了孙文路、太平路、民生路等主要街道。在许多殷切盼望的目光注视下,伴着从远处传来响亮的号声,声势浩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挺进石岐,与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在石岐仁山广场胜利会师。自此,中山解放,开启了崭新的征程。

 

06_调整大小.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在县城石岐仁山胜利会师。(寿仪仔 摄)

 

06_调整大小.jpg

独立团政委兼石岐军管会主任黄旭代表中山独立团向两广纵队献旗。(寿仪仔 摄)

上一条记录:蒙特利尔唐人街孙中山先生铜像“换新颜”!下一条记录: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