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团社团新闻 >> 正文  


五边形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2日 作者:号角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号角,‬王崇喜‬‬‬‬缅甸华人,1983年生于缅甸腊戌市勐约村。2005年留学台湾,于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缅甸《五边形》诗社创办人之一。《缅甸华文文学网》创办人之一。‬‬‬‬诗歌‭作品曾发表于中国《诗歌月刊》、香港《散文诗世界》、台湾《乾坤诗刊》台湾《野姜花诗集》、纽西兰《先驱报》、新加坡《新世纪文艺》、新加坡《锡山文艺》、印度尼西亚《东盟文艺》、泰国《桐诗文学季刊》、菲律宾《世界日报文艺副刊.五边形专栏》等文学刊物上。‬‬‬‬现任《东南亚华人诗人笔会》理事。《缅甸华文文学网》编辑部‭‬编辑。

‬‬‬‬空间:http://www.myanmarchineseliterature.com/?5  

 电邮:thanthan83@hotmail.com

 

五边形的成长

 

  二〇一二年二月初,我接到一通来自吉隆坡的电话。电话的另一头是个铿锵有力的男子的声音,他自我介绍说“我是黄德明,是你高中隔壁班的同学”。这名字和人,我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念书的时候不怎么熟络。

  一番谈叙后,他将话题一转,告诉我说“最近结识了一位羁旅在新加坡的缅华女才人叫段春青,现在是新加坡早报的专栏作者,而且已出版了个人书籍”希望我也认识认识。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半年,住在台湾中坜市外围的一个眷村的小巷里。

于是,在德明的推荐下,我结识的段春青。短短的几天,我们三人各在一方透过短讯聊了许多话题,更多的是关于创作经验的分享。说到创作,我是感到陌生的,虽然在大学时也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偶而也在微薄上写写小品来自娱自嘲,但却没有认认真真的写过一篇作品。直到结识了段春青,才被她出众的才气震摄到,钦佩之余,也有些惭愧,至少到目前为止在缅华社会里,我还没有遇到过像她一样对文字这么投入和执着的人。黄德明则是让我出乎意外,原来他在读高中时就已写了一篇三万字的小说,也读了许多现代诗,忽然让我觉得那时候的我,有点有眼不识泰山了。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黄德明又再次透过电话联系我,说想邀我和新加坡的段春青以及留学台湾的张祖升共组一个缅华诗文组合。我当时既感到兴奋,也感到谎恐,兴奋的是我一直对文学都是爱好的,过去涂涂画画的文字游戏,现在看来,其实是少了一些同好来互相激励,互相切磋。正如美国诗人非马先生在为《五边形诗集》题序中所言“----如果身边的母语读者聊聊无几,又没有可互相切磋彼此勉励的诗友文友,要在这条寂寞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很辛苦的,需要走过人的勇气和毅力-----”此刻,难得寻觅到知音,我当然兴奋 ; 惶恐的是,我对新诗创作尚未入门,突然要加入这样的组合,不禁有些心虚。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这是我内心一直向往却没有履行的事。

  就在当日,四个各在一方的八〇后年青人,透过网络商议,成立了缅华诗文组合《五边形》,并以“角”为“号”,即方角(张祖升)、转角(段春青)、号角(王崇喜)、奇角(黄德明)。《五边形》的命名,有一个特别的寓意,即五边形的形状,像一颗钻石,也像一颗星星,钻石和星星,都具有光明的象征意义。缅华文学自上世纪六〇年代,因政治因素而停滞了半世纪之久,致使缅华文学的进程出现巨大的断层,这是缅华文坛的不幸 ; 五十年后的今天,《五边形》的出现,更正象征着一颗渺小的星火开始在漫长的黑暗中重新点燃。

  新加坡“曾经”有一个名为《缅甸新文学网》的文学网站。那时,段春青正是该网站的站长。该网站虽命名为“缅甸新文学网”,但大部份成员都是新加坡作者,缅华作者聊聊无几。《五边形》成立后,随即加入了该网站会员,并发表作品,与新加坡文坛交流。可以这么说,《缅甸新文学网》是《五边形》开始活跃的第一个文学园地。遗憾的是,二〇一三年初,新加坡《缅甸新文学网》因故更名(现称《书写文学网》),段春青因此辞去站长一职,并于是年元月十五日,《五边形》自行成立了一个属于缅华文学的文学网站叫《缅甸华文文学网》,并拢络缅华文学爱好者加入,也邀请海外作家莅临指导与分享交流,促进缅华文学的发展。

  后来,在段春青的引荐下,五边形也认识了三位重要的缅华前辈,一位是澳门的许均铨先生,一位是中国昆明的林郁文先生,另一位是台湾的林德基先生。他们都是归国华侨,虽则是归国华侨,但他们一直关心缅华文学的发展。《五边形》的成长,也得力于他们的鼓舞和扶持,尤其是澳门许均铨先生,他在忙碌的工作和创作之余,孜孜不倦的为《五边形》遍寻诗歌发表园地,《五边形》的出现,他特别高兴。

  二〇一二年七月,正是秋收的季节,《五边形》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出版了第一本小诗集《五边形诗集》,这正是《五边形》的小小收获。《五边形诗集》共收入九十首诗作,其中十首是五边形四角和写的接龙诗,其余八十首则为个人诗作,即每位二十首。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五边形》成员参加吉隆坡《第十三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并在大会上发布《五边形诗集》。该文艺营两年举办一次,二十六年来,缅华第一次有代表出席,《五边形》以新青年的组合出现,也引起大会和东南亚文坛的关注。在大会上,许多文友都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五边形》不是应该有五个角吗?怎么之有四角?”我们的回答是:“留下一角,等待未来的诗人、作者和广大的读者群加入,不管《五边形》未来有多少的角,我们永远都保留一个角。”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七日,五边形成员号角(本人)代表缅华出席曼谷《第七届东南亚华人诗人大会》。本次大会,缅甸也是首次有代表出席。研讨会上,厦门华侨大学涂文晖副教授演讲的一篇论文《黑夜中的一颗星》就是以《五边形诗集》为研究范本,探索缅华文学的新兴气象。不能不说,参与这样的诗歌交流大会,深受启迪,同时更结交了许多各国诗人文友,包括菲律宾作家诗人秋迪女士、蓝可堂先生、刘一氓先生以及山石先生等,都是在这次大会上初次相识。这次,也蒙幸秋迪女士对缅华《五边形》的提携和扶持,表示愿意在“菲律宾世界日报文艺副刊”为《五边形》开设诗歌专栏,这对于《五边形》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现了秋迪女士对培育新一代文艺青年的用心。对此,我既感动也敬佩,《五边形》也很高兴能与菲律宾诗人、作家、文友、读者朋友们交流。

  为推动缅华文学的新浪潮,《五边形》不断寻找缅华文艺青年加入,扩大社群,希望能凝聚成一股力量,复兴沉寂了半世纪的缅华文学。

  于是,二〇一三年一月,《五边形》邀请缅甸果敢滚弄地区的才子王子瑜加入《五边形》,取角号为“广角”。曾着有杂文集、诗歌集和十五万字长篇小说《掸邦女儿国》,除此,他也写歌,原创音乐作品有《烟农的儿子》、《我爱你果敢》等地方题材歌曲。同年五月,第六位成员张琳仙加入《五边形》,取号“一角”。十二月,第七位成员明惠云加入《五边形》,取角号为“云角”,现住泰国。二〇一四年元月八日,第八位成员禹风加入《五边形》,取角号为“风角”,现住缅甸腊戌市。同年元月十四日,第九位成员流风加入《五边形》,取角号为“海角”,现住缅甸果敢。

  《五边形》自成立以来,已在中国《诗歌月刊》、香港《散文诗世界》、新加坡《新世纪文艺》、新加坡《锡山文艺》、泰国《湄南河诗刊》、泰国《桐诗文学》、印度尼西亚《东盟文艺》、《东南亚华文诗刊》等多个报刊上持续发表诗作。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五边形》正式与菲律宾诗人文友和读者们见面的日子,为了让读者更了解《五边形》,所以,写了这篇简介性的短文,当作《五边形》与读者们见面的开场白。《五边形》也希望菲律宾诗人作家和读者朋友们给于五边形支持和指教,幸甚!

 

  二〇一四年元月二十一日,于澳大利亚旺萨吉。


上一条记录:我爱“甘拜地”下一条记录:一个缅甸女孩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