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老归侨余华:此生不枉这一行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作者: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来源: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老归侨余华:此生不枉这一行

市侨联前主席余华在任时赴日本拜会广东同乡会。(资料图片)

 

   这次记者倾听到的,又是一位老归侨的爱国心声。爱国的情结与他的出生俱来,伴随他成长,促使他回国,并让他把宝贵的年岁奉献在故土。这样的人生旅程令余华深感幸福,他说:“此生不枉这一行!”
   
  说起爱国,
  他唱起60多年前的救国歌

  从爷爷辈起,余华家人就开始侨居国外。1932年8月的马来西亚,小余华出生了。父亲是做裁缝的,家境比较困难,他给新生的第一个儿子取名叫余爱华(现叫余华),接着相继出生的四个儿子也分别取名为国华、精华、神华和美华。余华说:“我父亲很有爱国精神,从他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名字连起来念就是‘爱国精神美’。”

  上个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国内掀起爱国救亡运动,这股运动波及马来西亚,华侨们虽身在异国,却是非常关心祖国兴亡,他们在马来西亚开展起一场又一场爱国活动。余华回忆,那时经常有爱国救亡的捐款活动,许多华侨把自己赚的钱都拿出来捐,还上街演爱国的戏、唱爱国的歌。“学生们也参加到活动中来,当时我刚念小学二年级,我们做纸花上街卖钱,边卖边唱。唱的歌我现在还记得:‘先生买一朵花吧,小姐买一朵花吧,这是爱国的花,这是救国的花,买朵花吧,救救国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余老先生再度唱起这首救国之歌,他的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也就在中国的这段峥嵘岁月,余华心中萌发了爱国思想,他开始懂得担忧自己的祖国和同胞。至后来日军侵略马来西亚,他亲见自家三叔被日军抓走,惨死狱中;十岁出头的年纪,他和弟弟又被日军抓去修机场,累死累活,还挨了汉奸的打,至今腿上仍有疤痕。这一亲身经历让他深会了祖国人民的痛苦,认识了什么叫“帝国主义”,知道了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他对祖国的感情也更深了。

  为何回国?
  每问一次都令他深思
 
  余华在马来西亚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1951年,时年19岁的他回了国。“当时为什么要回国呢?”记者问。余华说,这个问题在回国后的56年中曾被追问过很多次,每问一次都令他深思。

  余华是和弟弟余国华,还有三个同乡一起回国的。回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余父考虑到7个儿女都在马来西亚,他想派两个回去,好让儿女们记得自己的家乡,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将来能为祖国家乡出点力;二是当时美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而马来西亚当局追随美国强征青年去朝参战,引起广大华人的义愤。一些到征兵年龄的华侨都跑了,因为若应了征就等于是中国人跑到朝鲜去打中国人。

  1951年的4月8日,五人从汕头登陆。踏上祖国的那一刻,余华心潮澎湃,他终于回家了!正当他忘情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为什么要回国?参加建设新中国吗?”这是余华首次被问及这个问题,发问的是汕头海关的解放军,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们是回来参加新中国建设的。”


  回国受恩,
  40年宝贵人生来相报

  回乡后不久,为了寻找报效之门,余华兄弟当了块手表换了张车票从汕头坐车去了广州。在广州吃住要花费,他又把仅有的一支派克钢笔也卖掉了,身无分文。困苦中,是广东省政府侨委会收留了他和弟弟,还有三个同乡,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吃住,送他们去广东省华侨青年学习班学习,后来又分配余华到省中国银行工作。

  余华说: “我原本小学没有毕业,是祖国给了知识,给了我工作,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令我感激不尽。”他深知可以拿来报答这份恩情的就是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从银行到中山县委财务部,从宣传部到教育局文教办,再从侨联到1995年退休——40多年风风雨雨,正如父亲所愿,余华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
   
余华简介:1932年生于马来西亚,1951年回国参加广东省侨青学习班学习。曾任市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委员、省侨联常委、市政协常委等职。

                                                                                       

文/   见习记者 胡栩  通讯员  张海军

上一条记录:相携相进,爱国爱港,感恩感情下一条记录:林洪:驾车环游美国宣传北京奥运,让更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