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铮铮铁骨意志坚

——记马来西亚归侨黄天然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作者:杨 彪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岁月沧桑难以掩盖黄天然当年的英雄气概.jpg


  人物简介:黄天然,马来西亚归侨,1922年生于马来西亚雪兰峨州, 1942年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第三分队,1944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1948年6月17日被英当局抓捕, 1948年12月被押解出境,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1950年3月转业到中山石岐, 1956年12月参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在沙溪财税所离休。

 

  他曾为捍卫马来西亚民族独立而参加马来亚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日军投降后英殖民政府却把他和他的战友押解出境。回到祖国,解放战争烽火四起,他毅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再次投入革命工作,驰骋南粤大地。一路走来,从一个壮志满怀的学子到一名勇敢善战的军人,再从粮食干部到财税干部,60个春夏秋冬,黄天然的心中装满了一段世事的沧桑,他的身上,写满了对共和国的赤胆忠诚。

 

求学道路多艰辛

  黄天然又名黄天仁、丁然,1922年出生在马来西亚雪兰峨州咖影埠的一普通华侨家庭。由于家境窘困与其他原因,黄天然从小就被送人作养子,养父养母分别在当地的锡矿和橡胶园工作。其时,广大马来亚华侨工人在英国殖民主度者的统治下,遭受着最沉重的剥削和奴役,每天工作时间高达17个小时。后来,养父在矿难中不幸遇难,留下幼小的天然姐弟两人和体弱的妻子。“我从小学二年级起,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背上书包和干粮,随母亲和姐姐到橡胶园里工作,直到上午8时,才到村中的学校上学。”回忆童年艰苦的日子黄天然老人记忆犹新。

  “侨南光祖小学”是黄天然就读的学校,校舍是由村内乡亲共同出资兴办,非常简陋,老师则由一对来自中国的进步中年夫妇邝永祥担任,学生多是橡胶园和矿场周围工人的子女。小学毕业后,黄天然以优秀的成绩进入森美兰州芙蓉埠“振华中学”读书。芙蓉埠是森美兰州的州府,是华侨聚居的地方,也是政治文化活动也较活跃的城镇。

  马来亚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早在本20世纪初就开始了,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马来亚华侨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各种抗日救国运动,一批优秀骨干分子,建立了较严密的组织,先后成立了“筹赈会”、“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简称抗援会)等进步组织。“抗援会”前身是马来亚华侨各界救国联合会,1937年8月正式更名为抗援会,抗援会除在各地建立各级地方组织外,还在各行业中成立抗援会,其中以学生抗援会、各业华工抗援会和青年抗援会最为活跃,发动广大华侨抵制日货。1938年,黄天然受老师引导,参加了马共领导的学生抗敌后援会,常利用假日参加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振华中学”师生轰轰烈烈的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不仅常常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对和干涉,同时也让国民党内部一些反对抗日的顽固派感到害怕。顽固派经常上街与爱国青年学生、工人搞对抗,有些还与英国殖民地当局勾结,时常借故干涉破坏华侨抗日救国运动,并威胁要关闭华文学校。迫于压力,校方不得不开除了黄天然等7位较活跃的学生。

  辍学回家的黄天然没因被开除出学校而悲观失望,相反他更加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多学知识、多学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1939年,得到老师陈肖龙介绍,黄天然进入雪兰莪州加影华侨中学①继续读书,校长是著名华侨教育家胡一声②,教师则多为逃避国民党白色恐怖而亡命南洋的爱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不少师生基于民族义愤,纷纷归国参加抗日,到陕北公学、抗日大学学习。在当地,学校积极组织流动歌舞剧团(“前卫剧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巡回演出,宣传抗日,募得捐款后送回祖国支持抗日战争。在加影华侨中学这个充满正义感和爱国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年轻活跃的黄天然不仅积极参与各项爱国救亡运动,还进一步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妄想侵略整个东南亚的罪恶行为。


黄天然的戎装.jpg

黄天然的戎装


浴血奋战为革命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侵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登陆,正式发动侵略新加坡、马来亚的战争。由于英国当局错估战争形势和日本侵略军的力量,结果英军兵败如山倒。在这关系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华侨不顾英国当局的禁阻,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保家卫国的战斗。迫于形势的转变和舆论的压力,英国当局接受马共关于联合抗日的主张。1942年1月4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在雪兰莪州北区的“双门丹”义山亭建立。黄天然与堂弟黄康永等于当天加入了第一独立队第三分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是由15位曾在新加坡英军101特别训练学校军事结业的马共党员、结合马共雪兰莪州地委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队伍共160多人组成。第一独立队司令部的领导成员分别是党代表(政委)许庆彪,队长陈天庆、军需刘尧。为了便于对雪兰莪州中区、北区、南区的统一指挥,当时司令部领导机关常驻于第三分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成立当天,突然遭到日机俯冲扫射和发现日本便衣队向会场进逼,队员严岛背部中弹受伤,队伍被迫撤退转移到原始森林的榴梿山。”黄天然回忆说。

  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第一年,形势险恶,困难重重。一方面日军在各地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实行血腥的高压统治政策,到处屠杀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日军却采取收买拉拢手段,培植汉奸傀儡深入抗日军队伍中。而此时的抗日军则刚组建不久,队员大部分是拿起武器的矿工、教师、学生等,普遍缺乏军事训练,还面临粮食、医药,物资匮乏的种种困难。抗日军所活动的森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疫疾滋生,染病身亡的抗日军指战员相当多。黄天然回忆说:“为了迷惑敌人,躲避追击,我们常在坟地上、水沟旁过夜;有机会回家时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趁着夜色蹑手蹑脚地走,并在家里鸡舍旁的临时隐蔽处藏身。由于生存条件实在太差,那时我四肢长满疥癣,痛苦难耐,刻骨铭心。”在这一时期,日军多次发动围剿,企图将抗日军扼杀在摇篮里,甚至将抗日烈士的头颅砍下,挂在吉隆坡市的怡保律、巴都律等公共场所示众。


黄天然获得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

  黄天然获得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粤赣湘边人民解放军外出证,解放华中军纪念章。


  1942年2月15日,马来亚英军总司令珀西瓦尔打着白旗,到福特汽车厂向日军向山下奉文签下投降书,从此新加坡、马来亚全面受日本的统治。为了巩固统治,自1942年3月开始,日军陆续在马来亚各地进行一系列的“肃清”大屠杀活动。他们通过威迫和诱骗等手段,把华侨集中起来接受“检证”,即华侨群众被迫列队通过日军设立的关卡,逐一接受日军的盘问。如果被认为属于“良民”,日军便在其脸上或胸前、衣服上随意盖上“检”字,然后发给检字纸,予以放行,但在实际执行中,标准各异,随意性非常高。惨遭日军拘捕的华侨,即使不被杀害,也会被各种野蛮残忍的酷刑折磨得奄奄一息或伤残致死。

  在马共的领导下,抗日军坚决依靠群众,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适时开展突击与反围攻战斗,破坏敌人交通线,捣毁警察局,打击日军的气焰,增强人民对抗日斗争必胜的信心。黄天然所在的三分队先后参与了保卫“九·一”全马党、军高级干部会议的战斗,“顿巴央”反围剿战等重大战役,还组织了锄奸团和武工队,深入吉隆坡市区进行锄奸活动。1944年4月,黄天然因英勇善战,表现出色被批准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为加快对日本法西斯的打击,1945年初盟军决定派飞机运送136部队人员和武器装备到敌后的游击区,并与抗日游击队建立联系。抗日军积极搜集情报,准备配合盟军的反攻。一独司令部为了迎接盟军空投人员、武器、军用物资等,曾作了特别部署,在间津山建立一个30多人的特别分队,负责保护盟军空降人员及其装备物品的安全。黄天然是该分队的政治战士。5月份,盟军开始用B24型长距轰炸机分批空投人员、轻武器及其它军事装备到雪兰莪州的双门丹、叻思、间津等地。空投时间多在午夜左右,所投下的物资并不全是顺利降下到地面,有的挂在很高的树上,黄天然和他的战友们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力气才收集起来。但英籍联络官把武器和大部分军需物资收归已用,只把部分大米和医药品分给抗日军。“起初,盟军的情报组人员态度非常傲慢,对我们提供的协助及保护觉得不怎么重要,及至后来多次受到日军进攻扫荡的教训,始发觉他们的活动和宿营,如果没有抗日军的保护则寸步难行,之后才愿意提供军事装备给抗日军。”黄天然回忆说。


革命道路不言败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果的不断扩大和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日本法西斯大势已去。迫于形势,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第一独立队司令命令各中队在英军返回马来亚前,进占各大、中城市,协助各地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建立地方临时政权。9月,黄天然和战友们开进万劳埠接受驻万劳埠日军的投降,受到各族人民的夹道欢迎。

  正当马来亚各族人民为争取自治与独立准备迎来的第一道曙光时,11月15日,中央军委代表刘尧突然向全军宣布,“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复员解散”,完全放弃原马共中央1943年颁布的《抗日九大纲领》中关于建立马来西亚民主共和国和将人民抗日军改编为国防军两项基本原则。领了英军颁发的抗日有功勋章及三年八个月的复员费,黄天然回到了雪兰莪州并参加了该州由退休军人组成的“退伍同志会”,并任学术委员,负责华文教育工作。在“退伍同志会”工作期间,黄天然积极参加当地华人社会的爱国运动,反对内战等。

  由于战争的破坏,战后马来亚社会经济一落千丈,重占马来亚的英军一方面企图在马来西亚建立长久的殖民统治,千方百计维护其殖民利益,另一方面却是打压为争取民主自由权利、争取和平劳动条件和生活福利的改善等方面的民主运动。1946年1月22日,英国公布关于马来亚联邦新政制的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槟榔屿、马六甲、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组成马来亚联邦,由英国派总督统治等规定。白皮书一出笼便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14日,马来亚民主同盟发起组织了联合行动委员会(后更名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否认英国当局与马来苏丹及巫统已达成的协议,声明只有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政治组织。华侨社会及华文报刊也掀起反对马来亚联合邦新政制的运动。英国不顾马来亚人民的反对,继续推行其殖民统治,并于1948年2月1日宣布正式成立马来亚联合邦,并于1948年6月16日颁布了《马来亚联合邦紧急条例》,宣布马来亚共产党为非法组织。许多华侨团体、刊物、学校遭到无理的冲击和封闭,大量的华侨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惨遭迫害和驱逐出境。

  1948年6月17日,黄天然与七位同事在退伍同志会被英当局抓捕,先后在吉隆坡半山巴监狱、芙蓉集中营关押。1948年12月3日,英当局用贵阳号轮船把黄天然等近80人押解出境,并用铁链把每十人锁在一起,等船出了公海后才把铁链解开。在去汕头的路上,由于轮船需要补充物资及淡水,因此途经香港时大部分船员都借机上岸玩乐。其时,被英殖民政府从马来亚驱逐出境的加影华侨中学校长胡一声,自回到香港后就奉命与乔冠华等组织“中国通讯社”并负责营救大批沦落在香港的进步文化人。知道黄天然等抗日爱国华侨将乘贵阳号途经香港,胡一声亲自组织策划营救,让黄天然乔装泰古船务公司职员,随胡一声逃离贵阳号。


革命火种再燃放

  1949年2月,经胡一声介绍,黄天然离开了香港到广东紫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东江纵队北撤后留下的部分骨干发展而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全国的和平、民主,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全国性的内战,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乘机对东江纵队复员人员和人民群众实行了残酷的镇压。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全面恢复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宣告成立。

  黄天然被分配在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四科工作,主要负责司令部的后勤补给,为司令部提供一些急需物资。其时,国民党部队主要占居在大中城市及重要运输枢纽,而活动在山区内的游击队物资比较缺乏,许多物资要通过爱国人士或商人支援协助,秘密运送到游击区。“我有两个证,一个是回国时民国政府颁发的侨民登记证,另一个是游击区侦察科给的粤赣湘边人民解放军外出证。我常利用这个身份深入敌区为部队购买物资。”

  在粤赣湘边纵队的日子里,黄天然随司令部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广东,跟随部队经历了无数次围剿与反围剿战斗,歼灭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解放了大片乡村和许多城镇。“我第一次与部队出征的战役是到南岭打地主庄。该地主庄是一位恶名昭著的钟姓地主——坊间百姓有天上雷公,地下有南领钟的说法,庄园里堆积了许多粮食,还有百多位荷枪实弹的家丁和坚固的城墙。我们把庄园团团围住,打了半天也无法拿下,最后调来从国民党部队收编的一门大炮,放了三炮,地主就投降了” 。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合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解放了粤赣湘边全境。

  1950年3月黄天然在中山石岐转业,被安排在珠江专区粮食分局工作。国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先,粮食具有战略性地位,早在1949年11月,中山县就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在各区筹粮,支援中国民人解放军进军西南。征粮工作时间短,任务繁重,更何况刚解放的中山百废待举,而藏匿在珠江口一带岛屿上的土豪恶霸或国民党顽固分子不时对群众进行骚扰破坏。群众闭门深居,静观时局,对向新的人民政权交粮,常有持观望消极态度。为确保征粮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征粮干部人身安全,黄天然和和他的同事们要先集中学习有关征粮的方针、路线、政策等知识。专区粮食分局给每人发一套灰色的地方干部制服,一枚印着“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中行政公署粮食处”字样的胸章。“为了征粮、运粮,工作组可是想尽了办法,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邀请文工团演出歌舞等来宣传发动群众,使群众交爱国公粮。在小榄征收期间,上级要求我们10天要征收100万斤大米。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一下子就接管了4间米机。”老人无奈地说。

  1956年,黄天然参加珠海粮食局审干学习后,经刘德同志介绍于当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黄天然先后在珠海渔业机械修配厂、中山神湾造纸厂工作,1961年1月调到中山沙溪区政府任文教助理,后还在区卫生所及财税所工作,1986年在沙溪财税所离休……


在珠江粮食分局加运科与全体同事合影.jpg

在珠江粮食分局加运科与全体同事合影


  60年一甲子,岁月如梭。眼前的黄天然已89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只是翻开记忆深处那尘封的一页,他仿佛又回到了60多年前在马来亚雪兰莪和紫金游击区浴血奋战的戎马生涯。现在黄天然老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身份尤其自豪,侨民身份协助他走南闯北,在国民党控制区来去自如,为游击区部队提供物资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让他免受文革的冲击。访谈中,黄天然始终以一种淡定从容而不失威严的语速向我述说。“那个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却是一个不谋私利的年代,是一个激人上进、献身为民的年代,是一个让我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的年代。”  

 

探望在部队参军的儿子.jpg

探望在部队参军的儿子


  注释:

  ①加影华侨中学是华侨教育家胡一声于193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创办。1938年胡一声托返国的师生到陕北请毛泽东主席为加影华侨中学提写校牌。

  胡一声曾任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党代表兼政委、教育厅副厅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等职。1929年到东南亚开展地下活动,1941年10月被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驱逐出境。革命胜利后,他参加了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多次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参考资料:

  1、《胡一声传奇人生》胡道源

  2、《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

 

作者为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上一条记录:【岐海侨音•全委会特别报道】委员风采•全下一条记录:演绎一生的爱国情怀